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匡字开头的成语吧。
第一个字是匡字的成语
【匡衡凿壁】
«拼音»:kuāng héng záo bì
«释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谬正俗】
«拼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
«释义»: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出处»: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匡俗济时】
«拼音»:kuāng sú jì shí
«释义»: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匡其不逮】
«拼音»:kuāng qí bù dǎi
«释义»:匡:纠正。逮:及,达到。不逮:达不到的地方。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亦作“匡所不逮”。
«出处»:《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匡正纲纪】
«拼音»:kuāng zhèng gāng jì
«释义»:指纠正法度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
最后一个字是匡的成语
【蝉緌蟹匡】
«拼音»:chán ruí xiè kuāng
«释义»:《礼记·檀弓下》:“ 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爲衰(縗)者,聞 子皋 將爲 成 宰,遂爲衰。 成 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 子皋 爲之衰。’”后以“蟬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 清 赵翼 《五人墓》诗:“媚奄翻奉擊奄人,蟬緌蟹匡理難悟。”
【杨虎围匡】
«拼音»:yáng hǔ wéi kuāng
«释义»:《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蚕绩蟹匡】
«拼音»:cán jì xiè kuāng
«释义»:匡:背壳。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九合一匡】
«拼音»:jiǔ hé yī kuāng
«释义»: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许多成语是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学习和运用成语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是十分有价值的。希望大家可以将匡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