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泰然处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泰然处之和“泰然自若”;都形容沉着镇定;不慌不忙。但泰然处之的“之”是指困难和危急;“泰然自若”没有此意。
1.从被访民工“大大咧咧”的态度来看,他们对看黄碟这种行为已经泰然处之了。
2.生活中的关系网确实复杂有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一旦逢上级检查时则不知所措。我想一定是满腹经纶者才可以泰然处之。
3.面对暂时可能发生的竞争失败,有关官员也能泰然处之,在下一轮的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铤而走险,对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者置之死地而后快,导致政治生态的不断恶化。
4.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5.猫皱着眉头想着:怎么会这样软弱呢?若是我的话,—个人时就泰然处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特别是我不会像狗那样显示自己的感情。那样太难看了。随后猫起身,用那天鹅绒般的手,轻轻拍了一下珉达那濡湿晶亮的鼻头。卡雷尔·恰佩克。
英语:have no nerves <as cool as a cucumber; keep one's countenance>
德语:etwas mit Fassung tragen
凡事先要禀岳父(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