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wén zhì bīn bī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C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质;不能读作“zī”。
成语释义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成语用法
文质彬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成语辩形
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都形容人态度温和、从容、举止斯文。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有气派;口语中也可用;“温文尔雅”偏重于温和;仅用作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这个小伙儿不错,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2.典雅的客厅,最能彰显主人的文质彬彬……
3.别看张老师文质彬彬,在球场上可勇猛了。
4.他文质彬彬的仪表,确实迷倒不少追求者。
5.在我的心目中,张教授的言行举止,一贯都是文质彬彬的。
成语翻译
英语:suave
日语:上品(じょうひん)で礼儀正(れいぎただ)しい
俄语:деликáтый <быть мягким в обращении>
德语:gebildet und hǒflich
法语:manières doucereuses
字义分解
◎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 掩饰:文过饰非。
◎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 姓。
◎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 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 古同“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