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拦的东西:栏杆。木栏。石栏。
◎ 养家畜的圈(juàn ):牛栏。栏厩。
◎ 报刊或广播、电视按内容、性质划分的版面或专门的时间;亦指出版物版面的部位:栏目。专栏。新闻栏。
◎ 纸、书、织物上的格子:朱丝栏(旧时有红色格子的绢素)。
◎ 表格中区分项目的格子:备注栏。
详细字义
◎ 栏
欄 lán
〈名〉
(1) (形声。从木,阑( lán )声。“栏”和“拦”都是后起字。“阑”用作名词时写作“栏”,用作动词时,写作“拦”。本义:栏杆)
(2) 同本义。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 [railing]
栏,木栏也,谓阶际木句栏。——《玉篇》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栏楯(栏杆);栏干子(栏杆);栏角(栏杆的转角);栏船(有栏杆的大木船)
(4) 饲养家畜的圈 [pen]。如:栏厩(牛马圈);栏牢(关牛马的圈);牛栏;猪栏
(5) 报纸或刊物中有固定标题或特写的部分 [column]。如:专栏;备注栏
(6) 一面墙壁或特制的告示牌,用以张贴通知、证券市场行情、剧场海报等供大群人和公众观看 [board]。如:布告栏
[①][lán]
[《廣韻》落干切,平寒,來。]
“栏1”的繁体字。
(1)饲养家畜的圈。
(2)栏杆。
(3)织物的界道。
(4)报刑书籍在每版或每页上用线条或空白隔开的部分,亦指按内容、性质划分的版面。
(5)表格中区分项目的格子。
(6)拦护。
[②][liàn]
[《廣韻》落干切,平寒,來。]
[《集韻》郎甸切,去霰,來。]
“栏2”的繁体字。
木名。即楝。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宋朝·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唐朝·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清朝·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 元朝·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清朝·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唐朝·杜牧《题齐安城楼》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唐朝·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朝·王安石《春夜》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清朝·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宋朝·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