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 古同“匍”,匍伏。
◎ 姓。
详细字义
◎ 蒲 pú
〈名〉
(1)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2) 同本义 [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说文》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共其苇蒲之事。——《周礼·泽虞》。注:“以为席。”
男执蒲璧。——《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3) 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
(4) 菖蒲 [calamus]。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
(5) 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 [big catkin willow]
不流束蒲。——《诗·王风·扬之水》
(6)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
(7) 用草盖的圆顶屋 [covering of thatched 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 樗蒲 [dice]。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
(9) 同今“葡萄” [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 古邑名 [Pu prefecture]
(11) 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12)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13) 姓。如:汉有蒲昌、蒲遵
词性变化
◎ 蒲 pú
〈动〉
(1) 伏地而行 [crawl]
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左传·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①][pú]
[《廣韻》薄胡切,平模,並。]
(1)植物名。香蒲。
(2)植物名。指蒲席。
(3)植物名。蒲柳。即水杨。
(4)植物名。菖蒲。参见“蒲艾”。
(5)见“蒲伏”。
(6)见“蒲蘇”。
(7)古邑名。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8)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9)姓。汉有蒲昌、蒲遵。见《通志·氏族四》。
[②][bó]
[《集韻》白各切,入鐸,並。]
见“蒲2姑”。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唐朝·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
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 唐朝·王建《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唐朝·李商隐《促漏》
老便蜜粽加餐易,病却蒲根仙嚼难。—— 宋·项安世《次韵和黄江陵重午二绝·老便蜜粽加餐易》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唐·沈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 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紫芝峰下》
蒻包粳米粽,茶点石草蒲。—— 宋·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小供天中节》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宋朝·杨万里《端午独酌》
携来九子同心粽,蒲酒犹深。—— 清朝·朱彝尊《采桑子·五月六日》
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 宋朝·刘克庄《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二昆南北各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