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围在腰以下的服装:裙子。裙钗。筒裙。连衣裙。百褶裙。
◎ 像裙子的东西:墙裙。鳖裙。裙礁(海岸边的珊瑚礁)。
详细字义
◎ 裙
帬 qún
〈名〉
(1)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2)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skirt]
裙,下裳也。——《说文》
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揽裙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入无完裙。——唐· 杜甫《石壕吏》
血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形容妇女服饰俭朴);裙袄(衣裤);裙门(裙子的前幅);裙刀(压衣服用的佩刀);裙幄(用裙子张挂连结而成的帷幕);裙衫(女子所着的衣衫和裙子。因以喻妇女)
(4) 指帽缘周围下垂的薄纱细网 [hanging gauze]。如:裙帽(六朝时的一种帽子。因帽缘周围有下垂的薄纱细网,故名);裙边(帽裙的边缘)
(5) 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calipash]。如:裙介(指龟鳖背壳周围的软边。因其形似裙边,故称);裙边(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①][qún]
[《廣韻》渠云切,平文,羣。]
亦作“裠1”。
(1)古谓下裳,男女同用。今专指妇女的裙子。
(2)比喻围在物体下边,像裙子的东西。
(3)指帽缘周围下垂的薄纱细网。
(4)鳖甲边缘的肉质部分。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清朝·孔夷《南浦·旅怀》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宋朝·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 元朝·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清朝·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朝·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宋朝·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 清朝·文廷式《天仙子·草绿裙腰山染黛》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明朝·毛铉《幼女词·下床着新衣》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唐朝·杜甫《石壕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朝·王昌龄《采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