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苔。苔藓。苔原。
详细字义
◎ 苔 tāi
(1) ——“舌苔”( shétāi)
(2) 舌上的垢腻
(3) 另见 tái
基本词义
◎ 苔 tái
〈名〉
(1) (形声。从艸,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2)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lichen;mosses]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3)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mossy place]。如:苔砌(长有苔藓的台阶);苔梅(根干上寄生苔藓的梅树)
(4) 另见 tāi
[①][tái]
[《廣韻》徒哀切,平咍,定。]
亦作“菭1”。
植物名。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②][tāi]
舌上的垢腻曰“舌苔”。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朝·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赏清明三月三。绿苔撒点点青钱,碧草铺茸茸翠毯。—— 元朝·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元朝·乔吉《凭栏人·春思》
绿苔撒点点青钱,碧草铺茸茸翠毯。—— 元朝·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 元朝·张可久《喜春来·鉴湖春日雁》
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唐朝·王贞白《书陶潜醉石》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唐朝·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唐朝·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唐朝·白居易《风雨晚泊》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宋朝·杨万里《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