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色,火红。
详细字义
◎ 绛
絳 jiàng
〈形〉
(1) (形声。从糸( mì)。本义:大红色) 同本义 [deep red]
绛,大赤也。——《说文》
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广雅》
绛树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纶组紫绛。——左思《吴都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
词性变化
◎ 绛
絳 jiàng
〈动〉
染为绛色 [redden]。如:绛天(把天空染为绛色)
◎ 绛
絳 Jiàng
〈名〉
(1) 古都名。春秋晋地 [Jiang capital]
绛人也。——《国语·晋语》。注:“晋国都,在今 山西绛县。”
(2) 又如:绛人(绛县的老人);绛侯(指汉高祖刘邦的大臣周勃,他以功封绛侯,在铲除诸吕中起了重大作用);绛老(本指春秋晋国绛县的老人,后泛指高寿的老年人)
[①][jiàng]
[《廣韻》古巷切,去絳,見。]
“绛1”的繁体字。
(1)深红色。
(2)染为绛色。
(3)草名。可以染红。
(4)古地名。春秋晋国旧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公时改名为翼。及景公迁新田,称为新绛,遂称此为故绛。
(5)古地名。晋都。今山西省侯马市。晋景公迁都至新田,改名新绛。后即称为绛。汉为绛县。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 宋朝·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宋朝·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宋朝·朱淑真《浣溪沙·清明》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唐朝·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唐朝·杜审言《七夕》
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 唐·李端《送张少府赴夏县》
好风吹绽牡丹花,半合儿揉损绛裙纱。—— 元朝·关汉卿《双调·新水令·楚台云雨会》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唐朝·温庭筠《春日雨》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唐·陈陶《竹十一首》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 宋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