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详细字义
◎ 笔
筆 bǐ
〈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 笔
筆 bǐ
〈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 笔
筆 bǐ
〈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①][bǐ]
[《廣韻》鄙密切,入質,幫。]
“笔1”的繁体字。亦作“笔1”。
(1)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中国笔以毛制笔头。
(2)今凡可以写字绘画的文具都叫笔。
(3)泛指文具。
(4)今亦或指形状像笔的东西。
(5)记述;写作;书写。
(6)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7)指散文。与诗相对待而言。
(8)与文相对待而言,指无须讲究情采声律的叙记应用文。
(9)笔触;笔姿。
(10)汉字的笔画。
(11)量词。用于钱款、帐目、交易。
(12)量词。用于书画笔画。
(13)量词。用于书面文辞。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 宋朝·杨万里《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却因理发得披文》
词源三峡笔千军,尽出平生素蕴。—— 宋朝·郭应祥《西江月·锁棘方当拔士》
三峡江声流笔下,六朝山影满樽前。—— 宋·杨蟠《句·三峡江声流笔下》
胸嶓万壑笔三峡,或有神助非人为。—— 明·李东阳《马博士所赠王少参剑阁图为少参子公济进士题》
黄山诸松最奇怪,秃笔扫来无不有。—— 清朝·屈大均《黄山僧述古画黄山诸松见寄诗以酬之》
石僧卓笔含珠晓,玉女乘鸾瀑布秋。—— 明·戚继光《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
化工事事无复笔,一瀑布耳形万千。—— 清朝·袁枚《观大龙湫作歌》
健笔输君三峡峻,新凉许我一樽同。—— 宋·陈棣《次韵陶几道喜雨》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唐朝·白居易《悲哉行》
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唐朝·李商隐《安平公诗·故赠尚书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