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皮字开头的成语吧。
皮字开头的成语
【皮破肉烂】
«拼音»:pí pò ròu làn
«释义»: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皮开肉绽】
«拼音»:pí kāi ròu zhàn
«释义»: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皮笑肉不笑】
«拼音»: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释义»: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出处»: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皮肤之见】
«拼音»:pí fū zhī jiàn
«释义»: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
«出处»:宋·阮逸《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皮相之士】
«拼音»:pí xiàng zhī shì
«释义»: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第四个字是皮的成语
【反裘伤皮】
«拼音»:fǎn qiú shāng pí
«释义»: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羊质虎皮】
«拼音»:yáng zhì hǔ pí
«释义»: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没脸没皮】
«拼音»:méi liǎn méi pí
«释义»: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你这个没脸没皮的东西,滚出去!”
【食肉寝皮】
«拼音»:shí ròu qǐn pí
«释义»: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相鼠有皮】
«拼音»:xiàng shǔ yǒu pí
«释义»: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出处»:《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关于皮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就介绍完啦,可能对现代人来说,学习成语好像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作为中华儿女,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