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勃勃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C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生;不能读作“sēnɡ”。
成语释义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成语辩形
生气勃勃和“朝气蓬勃”;都可形容旺盛的气象和振奋的气概;可形容人富有朝气。但生气勃勃偏重于“活力”;可与“死气沉沉”相对;“朝气蓬勃”偏重于“朝气”;可与“暮气沉沉”相对。生气勃勃使用范围比“朝气蓬勃”广;可用于人以外的其它事物。
成语造句
1.这个战士两只大眼炯炯有神,一张圆脸生气勃勃。
2.城里车水马龙,生气勃勃。
3.在那在太阳下面展开着的草的叶片之上,在那生气勃勃的麦的新芽之上,露珠好象串在线上的玻璃小珠一样的颤栗着。从西方吹来的只把它吹下,水滴散开来,带着虹的颜色闪烁着,于是落到了发出雨的气味的,怀着热望的,优雅的地面。
4.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生气勃勃,蒸蒸日上。
5.一场春雨过后,大地到处是生气勃勃的景象。
成语翻译
英语:be full of life
日语:生気はつらつとしている
俄语:бурный <полнокровный>
德语:voller Vitalitǎt sein
字义分解
◎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 造出:生产。
◎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 不熟练的:生手。
◎ 未经炼制的。生铁。
◎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 甚,深:生怕。生疼。
◎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 词尾:好生休养。
◎ 姓。
◎ 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
◎ 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
◎ 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