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诗经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逃之夭夭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见“溜之大吉”(633页)。
1.喽罗们看到头头逃之夭夭,立刻放下武器投降了。
2.南郭先生弄虚作假,冒充吹竽手,最后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下场。
3.他知法犯法,丢了乌纱帽,逃之夭夭了。
4.敌人在我面前,不是逃之夭夭,就是一败涂地。
5.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早就逃之夭夭了。
英语:slip away
日语:行方(ゆくえ)をくらます
德语:sich aus dem Staub machen <über alle Berge sein>
法语:prendre la poudre d'escampette <s'éclipser>
桃树底下荡秋千
寻得桃源好避秦(打一常言俗语) | 寻得桃源好避秦 (打四字俗语) | 兆(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