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对贪污腐败的现象,只是口头批评,无异于隔靴搔痒,只有施以严刑峻法,才能解决问题。
2.这算什么论文?论证不充分,而且有点隔靴搔痒。
3.这篇文章扬扬千言,并没有抓住要害,有点隔靴搔痒。
4.不过改革只是对电力市场的补贴和结构进行隔靴搔痒,并没有涉及整个系统的核心。
5.这些话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scratch an itch from outside the b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