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详细字义
◎ 绵
綿、緜 mián
〈名〉
(1) (会意。从帛,从糸( 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2) 同义 [silk floss]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 白居易《新制布裘》
(3)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4) 通“棉” [cotton]。如: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5) 丝絮状物 [floc]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周邦彦《兰陵王》
(6) 姓。春秋齐有绵驹
词性变化
◎ 绵
綿 mián
〈动〉
(1) 接连不断 [be continuous;connect;link]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緜,连也。——《广雅·释诰四》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选·张衡·思玄赋》
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 绵
綿 mián
〈形〉
(1) 久远 [far back]
微睇緜藐。——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
鸟屿緜邈。——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2) 又如: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3) 柔软,单薄 [soft]。如: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4) 薄弱;软弱 [weak;feeble]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汉书·严助传》
(5) 又如: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6) 病重 [(disease) severe]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晋书·陶侃传》
(7) 又如: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8) 美,盛 [tender;flourishing]。如: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
[①][mián]
[《廣韻》武延切,平仙,明。]
亦作“緜1”。“绵1”的繁体字。
(1)丝棉。
(2)延续;连续。
(3)缠绕。
(4)软弱;薄弱。
(5)遥远。
(6)指柳絮。
(7)形容温和柔韧。
(8)通“棉”。
(9)古地名。即緜上。
(10)姓。春秋齐有緜驹。见《孟子·告子下》。
滚香绵柳絮轻,飘白雪梨花淡。—— 元朝·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唐朝·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雨霏霏店舍无烟,榆荚飞钱,柳线搓绵。—— 元朝·张可久《双调·水仙子·访梅孤山苍》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 唐朝·张泌《春日旅泊桂州》
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
舞风杨柳欲撕绵。依依起翠烟。—— 宋朝·赵长卿《画堂春·辇下游西湖有感》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软绫腰褥薄绵被,凉冷秋天稳暖身。—— 唐朝·白居易《晓眠后寄杨户部》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魏晋·曹丕《杂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