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边际:端倪(头绪)。
◎ 弱小,小孩:旄倪(“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旄倪”,即老幼)。
◎ 分际:天倪(自然之分际)。
◎ 傲慢:“力罢,则不能毋堕倪”。
◎ 姓。
详细字义
◎ 倪 ní
〈名〉
(1) (形声。从人,“兒”( ní )声。本义:小孩)
(2) 同本义 [chi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垂髫之倪。——《旧唐书·玄宗本纪》
(3) 又如:倪子(方言。儿子);倪倪(幼弱)
(4) 涯际;边际 [limit]
绝境胜无倪,归途兴不尽。——钱起《自终南山晚归》
(5) 又如: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倪露(露出端倪)
(6) 端;头绪 [end;main threads of a complicated affair]
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
乾端坤倪,轩豁呈露。——韩愈《南海神庙碑》
(7) 通“齯”。老人齿落复生的齿 [footh that grows in old age] 皆黄耄倪齿也。——《列女传·鲁季敬姜》
(8) 〈动〉 通“睨”。斜视 [look askance]
龟俯者灵…左倪不类,右倪不若。——《尔雅·释鱼》注:“倪与睨同。”
(9) 姓
[①][ní]
[《廣韻》五稽切,平齊,疑。]
亦作“淣1”。
(1)幼儿。
(2)微始,分际。
(3)引申为区分。
(4)端;涯际;边际。
(5)引申为事端、事由。
(6)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7)通“齯”。参见“倪齒”。
(8)姓。
[②][nì]
[《集韻》研計切,去霽,疑。]
通“睨1”。亦作“1”。
(1)侧目斜视。
(2)引申指邪,倾侧。
(3)见“俾2倪”。
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唐朝·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青倪中开秀庐岳,瀑布洒入千峰寒。—— 明朝·徐祯卿《唐生将卜筑桃花坞谋家无赀贻书见让寄此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