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详细字义
◎ 变
變 biàn
〈动〉
(1) (形声。从攴( pū),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词性变化
◎ 变
變 biàn
〈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①][biàn]
[《廣韻》彼眷切,去線,幫。]
亦作“変1”。“变1”的繁体字。
(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
(2)变通。
(3)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4)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5)上变。谓向朝廷告人谋反等非常事件。
(6)变诈。
(7)变卖。参见“變産”。
(8)通“辨”。明辨。
(9)通“辯”。正当。
(10)通“辯”。周遍。
(11)通“辯”。争辩;辩论。参见“變争”。
(12)通“褊”。参见“變小”。
(13)六朝歌曲名。
(14)“變相”、“變文”的省称。
(15)姓。见《姓解》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姓氏》。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唐朝·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朝·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唐朝·李昂《从军行》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唐朝·刘禹锡《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唐朝·柳宗元《饮酒》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唐朝·杜甫《登楼》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唐朝·李贺《梦天》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唐朝·杜牧《南陵道中 / 寄远》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魏晋·谢灵运《登池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