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他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他杀。
◎ 别的,另外的:他人。他日。他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
◎ 虚指:睡他一觉。
详细字义
◎ 他 tā
〈代〉
(1)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2)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he]
某以非他故。——《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
他用刚日。——《仪礼·士虞礼记》
(3) 又如:他家(他或她);他每(他们,他懑);他爹(他大。方言。孩子的爹);他俩(他们两人)。任指第三者。当没有必要区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时用“他”。如:他谁(犹言何人、谁);他适(指女子改嫁他人,改嫁)
(4)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other]。
又况于他物乎?——《吕氏春秋·贵生》。注:“犹异也。”
我亦无他。——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他工辈。——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此无他。——清· 黄宗羲《原君》
不在他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他山(别处的山);他心(别的打算;异心);他志(别的想法、企图);他故(别的理由、原因;别的事);他室(别室);他途(别的途径。多指不正当的途径);他处(别处);他肠(异心,恶意);他意(别的企图;异心)
(6) 虚指 [it]。如:吃他一顿;打他个措手不及。
[①][tā]
[《廣韻》託何切,平歌,透。]
[《正字通》讀若塔,平聲]
亦作“佗1”。
(1)别的,另外的。
(2)指另外的人或事物。
(3)称自已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古代、近代泛指男性和女性,现代书面上一般指男性。
(4)虚指。
[②][tuó]
见“他2他籍籍”。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唐朝·孟云卿《寒食》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宋朝·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唐朝·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宋朝·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清朝·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明朝·李流芳《黄河夜泊》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宋朝·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唐朝·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唐朝·王勃《秋江送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