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父。曾孙。
◎ 古同“增”,增加。
◎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 姓。
详细字义
◎ 曾 céng
〈副〉
(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once]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4)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5) 竟,竟然;尚 [go so far as to;unexpectedly;actually;still;yet]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词性变化
◎ 曾 céng
〈形〉
(1) 通“层”。重叠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
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另见 zēng
基本词义
◎ 曾 zēng
〈形〉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时不分。
计高曾之时。
视高曾之时。
高曾时为一户者。
(2)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3) 谦词。犹“末” [I]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4) 又如:曾臣(末臣)
(5) 高举的样子 [high]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①][zēng]
[《廣韻》作滕切,平登,精。]
(1)副词。乃;竟。
(2)副词。则。表示相承。
(3)副词。岂;难道。
(4)副词。一直;从来。
(5)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6)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参见“曾孫”、“曾祖”。
(7)谦词。犹末。参见“曾臣”。
(8)通“”。举起翅膀;飞举。
(9)通“增”。增长;增加。
(10)通“橧”。参见“曾巢”。
(11)通“憎”。厌恶;恨。
(12)姓。春秋时有曾参。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②][céng]
[《廣韻》昨棱切,平登,從。]
(1)副词。尝;曾经。
(2)深。参见“曾2曲”、“曾2潭”。
(3)通“層”。重叠。
(4)通“層”。高。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宋朝·姜夔《姑苏怀古》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朝·元好问《倪庄中秋》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慧霖《闰中秋玩月》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唐朝·白居易《青门柳》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宋朝·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唐朝·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唐朝·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宋朝·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宋朝·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宋朝·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