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pāo)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 〔梧桐〕见“梧”。
详细字义
◎ 桐 tóng
〈名〉
(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2) 树名 [a general term for paulownia or tung tree]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4) 琴 [stringed instrument]。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5) 春秋国名 [Tong state]
桐叛 楚。——《左传·定公二年》
(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7) 古地名 [Tong,ancient place name]。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8) 儿童。通“僮” [boy;child]
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①][tóng]
[《廣韻》徒紅切,平東,定。]
(1)木名。有梧桐、油桐、泡桐等种。古代诗文中多指梧桐。
(2)指琴。参见“桐絲”、“桐音”。
(3)春秋国名。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4)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5)通“僮”。儿童。
(6)姓。宋有桐夫。
[②][tōng]
[《集韻》他東切,平東,透。]
(1)轻脱貌。
(2)通“通”。通达。
[③][dòng]
[《集韻》杜孔切,上蕫,定。]
水名。源出今安徽省广德县,北流注于丹阳湖。
【卷六】【木部】桐
榮也。从木同聲。徒紅切
榮也。從木。同聲。徒紅切。九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桐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朝·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宋朝·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宋朝·苏轼《贺新郎·夏景》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唐朝·李颀《送陈章甫》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朝·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宋朝·曾几《苏秀道中》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宋朝·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宋朝·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唐朝·吕岩《梧桐影·落日斜》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宋朝·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