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芽。嫩芽。幼芽。萌芽。豆芽。
◎ 形状像芽的东西: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芽(银矿苗)。
详细字义
◎ 芽 yá
〈名〉
(1) (形声。从艸,牙声。本义: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
(2) 同本义 [bud;sprout;shoot]
芽,萌芽也。——《说文》。段注:“古多以牙为芽。”
芽,孽也。——《广雅·释草》
遂令黄泉下,萌芽夭句尖。——韩愈《苦寒诗》
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同芽者。
粪溉者先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3) 》
(4) 又如:芽茶(最嫩的茶叶)
(5) 形状像芽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ud]。如: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来的肉);银芽(露出地面的银矿石)
[①][yá]
[《廣韻》五加切,平麻,疑。]
(1)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
(2)发芽。
(3)比喻事物的发生、起始。
(4)形状像芽的东西。
(5)无脊椎动物(如水螅、吸管虫等)进行无性生殖体旁或体后端长出的小突起。
【卷一】【艸部】芽
萌芽也。从艸牙聲。五加切
芽,萌芽。字形采用“艸”作边旁,“牙”是声旁。
芽,逗。萌也。按此本作芽萌也。後人倒之。从艸。牙聲。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古多以牙爲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芽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唐朝·秦韬玉《采茶歌》
绣闺深培养出牡丹芽,控银钩绣帘不挂。—— 元朝·乔吉《双调·新水令·闺丽绣闺深》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唐朝·郑遨《茶诗》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唐朝·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宋朝·陆游《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
蕨拳欲动茗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宋·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蕨拳欲动茗抽芽》
及得清明到家否,新芽茶绿牡丹红。—— 宋·方回《二月十一日晓发龙山风顺》
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 宋朝·张嵲《建炎庚戌溃兵狂襄汉寒食阻趋光作拜扫追慕痛·上庸寒食已无花》
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 元·马钰《万年春·冬至阳生》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唐朝·元稹《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登龙山落帽台佳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