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扬:烟霏云敛。
◎ 云气:“云霞收夕霏”。霏霏(雨、雪、烟、云很盛的样子)。霏微(雾气、细雨弥漫的样子)。
详细字义
◎ 霏 fēi
〈形〉
(1) (形声。从雨,非声。本义:雨雪很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falling thick and fast]
雨雪其霏。——《诗·邶风·北风》
(3) 又如:霏雪(纷飞的雪花);霏落(纷纷散落)
(4) 烟云气很浓密的样子 [dense]
骆驿纵横,烟霏雨散。——《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词性变化
◎ 霏 fēi
〈名〉
弥漫的云气 [cloud]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 霏 fēi
〈动〉
(1) 飘洒,飞扬 [float]。如:霏红(飞红。指花瓣飘落);霏烟(飘飞的云雾);霏微(指烟雾、细雨等到处飘散)
(2) 弥漫,笼罩 [surround]。如:霏雾(飘浮的云雾);霏弥(飘溢)
[①][fēi]
[《廣韻》芳非切,平微,敷。]
(1)雨雪盛貌。
(2)泛指浓密盛多貌。
(3)飘洒,飞扬。
(4)弥漫的云气。
(5)弥漫,笼罩。
(6)纷落貌。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宋朝·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魏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魏晋·曹操《苦寒行》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先秦·屈原《九章》
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 汉朝·刘向《九叹》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宋朝·黄庭坚《醉蓬莱·对朝云叆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唐朝·韦庄《台城》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先秦·诗经《采薇》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宋朝·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