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 姓。
详细字义
◎ 戈 gē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①][gē]
[《廣韻》古禾切,平戈,見。]
(1)古代的主要兵器。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又有石戈、玉戈,多为礼仪用具或明器。
(2)泛指兵器。
(3)战争;战乱。
(4)书法右下斜钩。参见“戈脚”。
(5)量词。古代长度单位。
(6)春秋时国名。
(7)姓。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明朝·夏完淳《即事》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宋朝·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唐朝·虞集《挽文丞相》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宋朝·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唐朝·白居易《望月有感》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唐朝·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唐朝·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朝·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唐朝·鱼玄机《浣纱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