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短柄。现在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是细长的钢条,无刃,顶端为一小圆球。
◎2.(Jiàn)姓。
详细字义
◎ 剑
劍、劒 jiàn
〈名〉
(1) (形声。从刀,佥( 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 同本义 [sword;dagger;sabre]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3) 剑术 [swordplay]。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词性变化
◎ 剑
劍 jiàn
〈动〉
(1) 以剑杀人 [kill with sword]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place in under axilla]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常用词组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唐朝·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唐朝·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崔允《花马池咏》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宋朝·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唐朝·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宋朝·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唐朝·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唐朝·孟浩然《田园作(弊庐隔尘喧)》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宋朝·张玉娘《从军行(三十遴骁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朝·贾岛《剑客 / 述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