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橘红。橘络。橘黄色。橘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详细字义
◎ 橘 jú
〈名〉
(形声。 从木, 矞( yù)声。 本义: 橘树。果实也称“橘”) 同本义 [orange] 几种球形或近球形的热带或亚热带产的果实之一, 实际上是浆果, 有微红黄色的革质芳香果皮,含有许多油腺, 广泛应用在糖果、 点心、 蜜饯和烹调方面, 通常有甜味或酸味, 多汁可食的果肉含矿物质和维生素C
[①][jú]
[《廣韻》居聿切,入術,見。]
亦作“桔2”。
(1)果木名。果实为橘子。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扁圆形,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不一。果皮、果核及树叶都可入药。
(2)月阳名之一。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唐朝·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朝·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唐朝·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唐朝·王昌龄《送魏二》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宋朝·苏轼《赠刘景文》
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唐朝·张籍《春别曲》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唐朝·白居易《轻肥》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唐朝·白居易《有木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