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都: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 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
详细字义
◎ 俱 jù
〈动〉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in the company of;along with]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equally;alike same]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词性变化
◎ 俱 jù
〈副〉
(1) 皆;全;都 [all;completely]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together;in company]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①][jù]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倶1”的新字形。
(1)偕同;在一起。
(2)一样;等同。
(3)全部;都。
(4)具有;具备。
[②][jū]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倶2”的新字形。
姓。晋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见《晋书·石勒载记》、《旧唐书·宦官传》。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宋朝·陈与义《襄邑道中》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刘道著《湘江秋晓》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宋朝·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先秦·屈原《九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南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朝·杜甫《春夜喜雨》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唐朝·杨巨源《城东早春》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朝·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