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甘肃省的别称。
◎ 古地名,在今中国甘肃省:得陇望蜀(喻人贪得无厌)。
◎ 古同“垄”,土埂。
详细字义
◎ 陇
隴 lǒng
〈名〉
(1) (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龙声。本义: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
(2) 即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Long]
陇,天水大阪也。——《说文》。 沈涛注:“今本合三处互订,古本当作‘陇山,天水阪、大阪也。’”
(3) 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Gansu province]。如:陇西(古郡名。在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陇上(地名。在今甘肃省)
(4) 通“垄”。田埂 [ridge]
席陇亩而荫庇。——《战国策·赵策三》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史记·项羽本纪赞》
(5) 又如:陇邱(田垄;土丘);陇亩(田野,田亩)
(6) 泛指山 [hill]。如:陇断(土岗子,即垄断。指山脉阻隔。陇,山冈高地)
词性变化
◎ 陇
隴 lǒng
〈动〉
通“拢”。凑起,集合 [gather together]
洪涟陇蹙。——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 陇
隴 lǒng
〈形〉
通“隆”。盛,多 [rich;abundant]
日中而阳陇为重阳。——《灵枢·营卫生会》
[①][lǒng]
[《廣韻》力踵切,上腫,來。]
“陇1”的繁体字。
(1)山名。绵延于甘肃、陕西交界的地方。
(2)指今甘肃省一带地方。
(3)甘肃省的简称。如从甘肃兰州到连云港段的铁路称陇海铁路。
(4)隆盛,旺盛。
(5)通“壟”。坟墩;坟墓。
(6)通“壟”。高丘。
(7)通“壟”。畦,田块。
(8)通“壟”。沟塍。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宋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宋朝·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唐朝·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唐朝·万楚《骢马》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唐朝·李颀《古意(男儿事长征)》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北朝·柳恽《捣衣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宋朝·黄庭坚《牧童诗》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朝·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北朝·柳恽《捣衣诗》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宋朝·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