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形式:8字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释义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用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成语典故
-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造句
1.他虽然赛场失利,但在大赛中积累了临阵经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2.租界的文化语境,对于左翼文学现象来说,是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历史安排。
成语翻译
英语: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lose in hake but gain in herring>
日语:ある時失敗したが,別の時その償(つぐな)いを得る
字义分解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 姓。
◎ 角落:城隅。墙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
◎ 〔隅中〕将近中午的时候。
◎ 靠边的地方:海隅。
◎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 姓。
◎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