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赤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里;不能写作“理”。
1.当关公回到南天庭听到百姓的诉求哭讨声时,便俯瞰下界,见赤地千里,旱情严重,于是便启奏玉帝,请旨擒服妖龙为民除害。
2.东汉建武年间,蒙古高原赤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
3.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4.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5.田园龟裂,赤地千里,二麦颗粒无收,秋禾全数枯萎。
英语:a thousand li of barren land
俄语:опустошить обширные райóн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