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荡不羁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fàng dàng bù jī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羁;不能读作“ē”。
成语释义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成语典故
- 晋朝时期,王长文自幼刻苦好学,性格孤僻,放荡不羁,从不把州府的征召放在眼里。州里召他为别驾,他偷偷地出走。他闭门不出潜心写字,他著书四卷《通玄经》。晋武帝时四川天旱,官府开仓借粮,他借了很多无法偿还而惹官司
成语造句
1.你这个人生性放荡不羁,狂傲自大,谁和你都难以共事。
2.当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3.我放荡不羁惯了,很难适应官场的生活。
4.他自负有点才气,平日放荡不羁,很不讨人喜欢。
5.在这里可以来去自由并能够感觉到放荡不羁。
成语翻译
英语:dissipated and unrestrained
日语:放(ほう)らつで締(し)まりがない
俄语:расхлябанность
德语:unkonventionell und zügellos
字义分解
◎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 散(sàn):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 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 到基层去: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 发出: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放债。放贷。
◎ 扩展:放大。放宽。
◎ 花开: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 至: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 清除,弄光:荡平。扫荡。荡除。倾家荡产。
◎ 洗涤:洗荡。涤荡。荡口(漱口)。
◎ 摇动:摇荡。荡漾。荡桨。
◎ 行为不检,不受约束:荡逸。放荡。浪荡。荡子。荡妇。狂荡。荡检逾闲。
◎ 四处走动:游荡。逛荡。
◎ 广大平坦的样子:浩荡。
◎ 浅水湖:芦花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