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寡廉鲜耻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寡廉鲜耻”和“恬不知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思。不同在于:“寡廉鲜耻”有“不廉洁”的意思;“恬不知耻”没有。“恬不知耻”有“做了坏事后毫不在意;心安理得”的意思;“寡廉鲜耻”没有。
1.一个人如果眼中只有钱,纵使被冠上寡廉鲜耻之徒也无所谓了。
2.这些寡廉鲜耻的政客,只有一己之私,哪有为国为民之心?
3.一旦通过海关,它们就落入了毫无戒心或是寡廉鲜耻的购买者手中。
4.他认为英国政府低能且无道德原则,资本家寡廉鲜耻,惟利是图。
5.当他们一无所获,拱肩缩背地生活的时候,就会后悔,寡廉鲜耻之徒就会逐渐减少。
英语:having no sense of dishonor and disgrace
日语:廉恥心(れんちしん)がない,廉恥知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