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jī hán jiāo pò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迫;不能读作“pǎi”。
成语释义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成语用法
饥寒交迫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辩形
饥寒交迫和“啼饥号寒”;都形容缺衣少食;挨饿受冻的生活。有时可通用。但饥寒交迫偏重人们遭受饥饿和寒冷;是无声的;“啼饥号寒”;偏重在当事人受饥寒的“表现”;有哭泣有号叫;是有声的。
成语典故
- 隋末唐初,由于多年战乱,天下盗贼很多。唐高祖李渊有一次审问犯人:“你为什么要做贼?”犯人说:“饥寒交迫,没办法只好做贼”。李渊叹息说:“我作为你们的国君,让你们贫穷,这是我的罪过啊。”就把那人放了。唐太宗和大臣们议论防盗的事。有人建议用严刑来禁止。太宗说:“老百姓所以做盗贼,是因为劳役赋税繁重、官吏贪婪盘剥,使得老百姓无法活下去,因此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浪费、减轻劳役和赋税、选拔清廉的官吏,使老百姓衣食有余,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用得着重刑呀?”经过几年的治理,天下太平,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晚上大门用不着关,商人在野外露宿。杜甫写道:“九州道路无豹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普天之下的道路上,都没有拦路抢劫的强盗;那些出远门的人,也用不着求神问卜,选个“出门大吉”的好日子)。
成语造句
1.饥寒交迫的农民向封建王朝发起了进攻。
2.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3.解放前,黄河流域的灾民们经常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5.正在四川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时,是人民的子弟兵解救了他们。
成语翻译
英语:live in hunger and cold
日语:飢えと寒さに迫(せま)られる
俄语:жить в крáйней нужде
法语:misère noire
字义分解
◎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 害怕:寒心。
◎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 同“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