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páo dīng jiě niú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庖;不能读作“pāo”或“bāo”。
成语释义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成语用法
庖丁解牛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成语典故
-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成语造句
1.有时候时间象一把刀,一把类似庖丁解牛的小刀。
2.庄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种有别于感性认识的视而不见的视。
3.他的刀法如神,经过高人传授,杀猪剔骨,犹如庖丁解牛。
4.愿做牛角书生,唯望汗牛充栋,庶几庖丁解牛,下笔牛刀割鸡,抒怀气势如牛。
5.听说过庖丁解牛吗?老王能在半小时之内把你活生生剃成白骨。
成语翻译
英语:dismember an ox as skillfully as a cook
字义分解
◎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 成年男子。
◎ 人口。
◎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 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 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 溶化:溶解。解冻。
◎ 讲明白,分析说明: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 懂,明白:理解。见解。
◎ 调和,处理: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
◎ 高兴,开心:解颜而笑。
◎ 排泄:解手。
◎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 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 解
xiè ㄒㄧㄝˋ
◎ 古同“懈”,松弛,懈怠。
◎ 古同“邂”,邂逅。
◎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解的。跑马卖解。
◎ 〔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 姓。
◎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