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姒姓,有扈氏之后。他的后人曾为西羌酋长,家中有池长蒲草,形状与众不同,谓之蒲家,因以为姓。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相传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于是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氏。蒲氏发源于山西,郡望为河东郡,后世各地蒲氏多由此出。汉末魏晋,北地蒲氏族人有避兵火而徙于四川者。魏晋至隋唐时期,蒲氏发展不是很快。唐末五代时期,北方蒲姓族人纷纷迁入南方,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均有蒲氏族人入居,并有一支进入福建福州一带。两宋时,四川蒲氏一族发展显赫。宋朝末期,阿拉伯人蒲寿庚由广东广州徙居福建泉州,降元后异常显贵,子孙散居于福建、广东。元朝时期,眉州青神人蒲源徙居兴元(今陕西汉中)。明初,山西蒲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安徽等地。明末清初,四川蒲氏族人有远迁云南、贵州者,而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两湖之蒲氏族人徙居今重庆、四川。如今蒲氏族人在全国分布渐广,尤以四川省为多。蒲姓历史人物有蒲松龄,清朝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年少时即以文章闻名,然屡试不中,一生穷困潦倒,靠教书度日。他的《聊斋志异》赋予花妖狐魅爱憎情仇,故事曲折离奇,文笔细腻动人,被视为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九位。
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