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周召公姬奭之子盛封谯侯,子孙后代遂以地名为姓。二是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于曹,建立曹国,其支庶为大夫,食采于谯邑,其后人也以谯为氏。谯姓早期活动于四川、安徽一带。谯姓历史人物有三国时期谯周,蜀汉人,博学多才,著述颇多,史学著作尤其令人瞩目。著有《法训》《五经论》等。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六位。
谯纵: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413年)。公元405年-413年在位,巴西南充(今属四川省)人,初任东晋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405年)据蜀,称成都王,413年兵败国亡。
谯周:三国时期蜀国名士。字允南(200年―270年),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阆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经。主要作品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古考史》全书25卷,在[唐代]即被誉为“能与《史记》并行于世的史书”。今谯周墓位于南充市。
谯定:宋代学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称谯夫子,自号涪陵居士。少喜学佛,后学《易》于郭曩氏,并从程颐闻道于洛,是程颐川籍门人中最杰出的易学家。著有《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