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yuán
  • 部首:二
  • 总笔画:4
  • 繁体字:元
  • 86五笔:FQB
  • 98五笔:FQB
  • 笔顺:横横撇折
姓氏信息
  • 得姓始祖:临湘元氏
  • 得姓方式:以地名为姓氏
  • 分布最多省份:河南、河北等地
  • 百家姓位置:第91位
元氏起源

元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为元氏。二是改姓。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北宋时赵匡胤父名玄朗,下令天下玄姓改元姓。三是出自殷商元铣之后。殷商时有名臣元铣,他的后代即以元为姓氏。元氏的最初发祥地是在河南、河北一带。望族居于河南郡,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此外,在湖南、江西等地也有元姓家族的分布。元姓历史人物有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其致力于汉化,改姓元氏,诸鲜卑姓均改为汉姓。元结,唐文学家。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抨击绮靡浮华而提倡质朴淳厚,主张发挥文学的“救世劝俗”作用。其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谴责官吏的横征暴敛。其文全用散体,多讨论时政,文风古朴。元稹,唐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他早期刚直敢谏,不惮权贵,文学观点亦与白居易一致,强调诗歌的政治讽喻作用,推崇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创作经验,最先注意到李绅《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元好问,金末文学家。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事感世之作。晚年致力于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参考。元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一位。


【源】 ①商时帝乙废弃,立辛(即纣王),太史元铣据法力争,见张澍《姓氏五书》(60,62)。此为元氏之始。②春秋时卫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故城在今河北元氏西北),遂以为氏(6,9,12,15,17)。③春秋时黎武侯公子元之采邑(故城或在今山西高平),其后以为氏(1,60)。④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氏为元氏(15,17,21,60)。⑤唐天授年间代北姓纥骨氏改为元氏(6,60,70)。⑥隋时代北姓是云氏改为元氏(6,60)。⑦景氏改为元氏(21)。⑧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改临川危氏为元氏(7)。⑨金时东女真人有元氏,见《高丽史》(71)。⑩玄武为传说中之北方神,宋时金国据于北方,为避玄字之讳,遂改玄氏为元氏(91)。清时避圣祖玄烨之名讳,亦改玄氏为元氏(21,91)。⑪蒙古(105)、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太原、河南(17,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元颢,北魏时相州刺史、北海王(61)。

元氏历史名人
元稹

元稹:字微之。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元和元年,对策举制科第一。任左拾遗。早期反对权贵宦官,但后转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两人齐名,世称元白;诗称元和体。著有《元氏长庆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传奇《会真记》,记张生与崔莺莺之事,为后来《西厢记》所本。终年52岁。

元勰

元勰:字彦和,献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转中书令,改封彭城王。宣武永平元年(508年)被杀,追赠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司徒公,谥曰武宣王。其年十一月六日葬于长陵北山。

元结

 曾逃难入猗玗洞,因号猗玗子,又号漫郎、聱叟,天宝进士。拜右金吾兵曹参军,抗击史思明叛军,以功进水部员外郎。授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减免徭役租税,招徕流亡万余。进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安定八州,人乐其教,并立石颂德。

元好问

 元德明子。聪颖好学,博通经史、善文章词赋。兴定间,中进士,调内乡、南阳令,入为尚书省掾,转行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以著自任,以完颜据有天下,典章制度完备,而金亡无国史,因以著史为事。求金实录不得,于是在家著述,自称“野史”,搜集资料百余万言。后脱脱修《金史》,多本其著述。著作有《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一卷、《诗文自警》十卷,《中州集》、《壬辰杂编》若干卷。六十八岁死。

常见元姓女孩名字
元丽抒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人气搜索姓氏
小众姓氏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