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 姓。
详细字义
◎ 裘 qiú
〈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fur 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furrier]
词性变化
◎ 裘 qiú
〈动〉
(1) 假借为“求”。求取 [strive for;seek]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put on fur coat]。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①][qiú]
[《廣韻》巨鳩切,平尤,羣。]
(1)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2)穿上毛皮衣。
(3)通“求”。
(4)姓。周初有大夫裘牧。见《鹖冠子·备知》。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唐朝·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唐朝·高适《营州歌》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宋朝·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宋朝·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宋朝·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宋朝·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宋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唐朝·李白《江夏送友人》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唐朝·李白《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