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裳裳〕光明。
◎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详细字义
◎ 裳 cháng
〈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ɑng
基本词义
◎ 裳 shɑ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①][chéng]
[《廣韻》市羊切,平陽,禪。]
(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
(2)泛指衣服。
(3)见“裳裳”。
(4)通“常”。
阿金自调银字管,按霓裳牡丹花畔。—— 元朝·张可久《落梅风·客金陵台城》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唐朝·张籍《舞曲歌辞·白纻歌》
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 唐朝·王建《春来曲》
燕子楼头作寒食。月明空照合欢床,霓裳舞罢犹无力。—— 宋朝·毛滂《调笑·中秀外谁争怜》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先秦·佚名《诗经》
秋以为期。西风黄菊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 宋朝·辛弃疾《新荷叶·初秋访悠然》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唐朝·王建《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唐朝·白居易《凉夜有怀·其二》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唐朝·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唐朝·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吟偶题五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