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和,不冷:暖和。温暖。暖色。暖洋洋。
◎ 使温和:暖酒。暖一暖手。
详细字义
◎ 暖
煖、餪、煗 nuǎn
〈形〉
(1) (形声。从日,爰( yuán)声。“煗”,从火,耎( 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warm]
煖,温也。——《说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国语·鲁语上》
孔席不煗。——《汉书·系传上》
七十非帛不煖。——《礼记·王制》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歌台暖响。——唐· 杜牧《阿房宫赋》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
词性变化
◎ 暖 nuǎn
〈动〉
(1) 使温暖 [warm]
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2)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①][nuǎn]
[《廣韻》乃管切,上緩,泥。]
亦作“1”。
(1)温暖,暖和。
(2)指热。
(3)使温暖。
(4)指暖和的气息。
(5)用同“軟”。柔软;松软。参见“暖皮”、“暖塵”。
[②][xuān]
[《集韻》許元切,平元,曉。]
(1)见“暖2姝”。
(2)见“暖2暖”。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朝·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宋朝·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春江暖涨桃花水画舫珠帘,载酒东风里。—— 元朝·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明朝·杨基《浣溪沙·上巳》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宋朝·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 宋朝·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唐朝·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唐朝·白居易《南湖早春(风回云断雨初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唐朝·李白《折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