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爱,和善:慈爱。慈善。慈悲。慈祥。仁慈。慈和。慈眉善目。
◎ 特指“慈母”,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慈。慈闱。慈颜。慈命。
◎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子慈孙。
详细字义
◎ 慈 cí
〈动〉
(1)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2) 同本义 [love;show affection or kindness to;kindly love]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 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
(3) 又如:慈幼(慈爱幼儿);慈亲(慈爱双亲);慈泪(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泪)
(4) 对父母孝敬奉养 [give presents to one’s parents]
慈以旨甘。——《礼记·内则》。注:“爱敬进之也。”
虽孝子慈孙。——《孟子》
不慈孝于父母。——《国语·齐语》
事亲则慈孝。——《庄子·渔父》
(5) 又如:慈良(孝顺);慈孝(孝敬);慈命(对尊上命令的敬称)
(6) 佛教用语。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give happiness]。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词性变化
◎ 慈 cí
〈形〉
和气,善良 [kind;loving]。如:慈父(慈祥的父亲);慈容(慈祥和蔼的容颜);慈颜(慈祥和蔼的容颜);慈明(犹慈光);慈景(犹慈颜)
◎ 慈 cí
〈名〉
慈母的省称 [mother]。如:慈旨(慈母的教诲);慈教(慈母的教诲)
[①][cí]
[《廣韻》疾之切,平之,從。]
(1)上爱下;父母爱子女。
(2)爱惜;仁爱。
(3)慈母的省称。多用以自称其母。
(4)指对父母的孝敬。
(5)佛教语。指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参见“慈悲”。
(6)通“磁”。参见“慈石”。
(7)姓。汉代有慈仁。见《隶释·汉殽阮君神祠碑》。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唐朝·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唐朝·王冕《墨萱图·其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朝·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唐朝·孟郊《游子》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唐朝·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汉·蔡文姬《悲愤诗》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唐朝·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唐朝·杜甫《遣兴》
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 唐朝·孟郊《子庆诗》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唐朝·白居易《慈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