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详细字义
◎ 祠 cí
〈名〉
(1)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2) 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3)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4)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5) 祠禄的省称 [salary]。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词性变化
◎ 祠 cí
〈动〉
(1) 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2)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①][cí]
[《廣韻》似兹切,平之,邪。]
(1)祭名。春祭。
(2)祭祀。
(3)得福而后祭神报谢。
(4)祠堂;庙。
(5)“祠禄”的省称。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明朝·于谦《岳忠武王祠》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宋朝·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清朝·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唐朝·杜甫《蜀相》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唐·褚朝阳《五丝》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唐朝·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唐朝·严维《送房元直赴北京》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宋朝·汪元量《泰山》
白帝城边八阵碛,青城山下丈人祠。—— 宋朝·陆游《思蜀·白帝城边八阵碛》
修涂按辔三秋雨,别殿陪祠一炷香。—— 宋·曹勋《黄侍郎宫祠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