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 求学:走读。
◎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
详细字义
◎ 读
讀 dòu
〈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pauses in reading alou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词性变化
◎ 读
讀 dú
〈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a style of calligraphy]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①][dú]
[《廣韻》徒谷切,入屋,定。]
“读1”的繁体字。
(1)诵读;阅读;理解书文的意义。
(2)玩味。
(3)察看。
(4)讲说,宣扬。
(5)称呼,称说。
(6)解说。
(7)字的读音。
(8)文体名。属题跋类,犹今之读后感。
[②][dòu]
[《集韻》大透切,去,定。]
“读2”的繁体字。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亦把“讀”写成“逗”。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宋朝·黄庭坚《送王郎》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宋朝·欧阳修《画地学书》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唐朝·王建《寄旧山僧》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宋朝·谢逸《送董元达》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唐朝·于鹄《题邻居》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明朝·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朝·杜甫《柏学士茅屋》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宋朝·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唐朝·杜牧《读韩杜集》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朝·王禹偁《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