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
◎ 看书,阅览:阅读。速读。默读。读者。
◎ 求学:走读。
◎ 字的念法:读音。读破。
详细字义
◎ 读
讀 dòu
〈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pauses in reading alou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词性变化
◎ 读
讀 dú
〈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a style of calligraphy]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 宋。—— 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姓
(3) 另见 dòu
[①][dú]
[《廣韻》徒谷切,入屋,定。]
“读1”的繁体字。
(1)诵读;阅读;理解书文的意义。
(2)玩味。
(3)察看。
(4)讲说,宣扬。
(5)称呼,称说。
(6)解说。
(7)字的读音。
(8)文体名。属题跋类,犹今之读后感。
[②][dòu]
[《集韻》大透切,去,定。]
“读2”的繁体字。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亦把“讀”写成“逗”。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朝·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朝·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宋朝·朱熹《朱子家训》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唐朝·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唐朝·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唐朝·孟郊《游终南山》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唐朝·韩愈《醉留东野》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朝·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