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 阻塞(sè),堵塞(sè):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 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详细字义
◎ 杜 dù
〈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birch-leaf pear]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词性变化
◎ 杜 dù
〈动〉
(1) 堵塞 [stop]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close]。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break off]。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impact]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refuse]。如:杜黜(排斥,黜退)
[①][dù]
[《廣韻》徒古切,上姥,定。]
(1)木名。即杜梨,也叫棠梨。一种野生梨。
(2)香草名。杜衡,又名杜若、土卤。
(3)冲击。
(4)堵塞,封闭。
(5)断绝,制止。
(6)虚构的,随意臆造的。参见“杜撰”、“杜田”。
(7)方言。自己,自家。
(8)春秋时国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9)姓。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朝·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宋朝·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明朝·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宋朝·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朝·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宋朝·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朝·李商隐《锦瑟》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曹操《短歌行》
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 元朝·卢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