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详细字义
◎ 笳 jiā
〈名〉
(1)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Hu Jia-a reed instrument]。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刁斗笳吹。——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4) 古代妇女使用的发簪 [bun]
[①][jiā]
[《廣韻》古牙切,平麻,見。]
古管乐器。即胡笳。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传说为春秋时李伯阳避乱西戎时所造,汉张骞从西域传入,其音悲凉。后形制递变,名称亦各异。魏晋以后以笳、笛为军乐,入卤簿。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宋朝·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宋朝·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宋朝·宋祁《九日置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唐朝·王翰《凉州词二首》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唐朝·张说《幽州夜饮》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唐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 唐朝·王贞白《塞上曲》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唐朝·孟浩然《凉州词》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唐朝·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唐朝·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