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含情。
详细字义
◎ 含 hán
〈动〉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keep in the mouth]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contain]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bear;endure]。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cherish;nurse]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bring with;wear]。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10) 另见 hàn
基本词义
◎ 含 hàn
〈名〉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
大丧共(供)含玉。——《周礼·天官·玉府》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贝玉曰含。——《谷梁传·隐公元年》
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三》
[①][hán]
[《廣韻》胡男切,平覃,匣。]
(1)置物于口中,既不咽下,也不吐出。
(2)容纳。
(3)指包括。
(4)忍受;宽容。
(5)怀而不露;隐藏在内。
(6)显现;带着。
(7)见“含”
[②][hàn]
[《廣韻》胡紺切,去勘,匣。]
同“唅1”。同“琀1”。
(1)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
(2)指把琀放入死者口中。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朝·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宋朝·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朝·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唐朝·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朝·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唐朝·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隋朝·尹式《别宋常侍》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宋朝·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