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喊:呼喊。呼声。呼吁。呼天号(háo )地。
◎ 唤,叫:呼唤。呼叫。呼应。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呼气。呼吸。
◎ 象声词:呼地跳起来。
◎ 姓。
详细字义
◎ 呼
嘑、虖、謼 hū
〈动〉
(1)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2) 同本义 [exhale;breathe out]。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呼,外息也。——《说文》(外息,指呼气)
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书·大传》
候呼引针。——《素问·离合真邪论》
(3)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4) 大声叫喊 [cry out]
呼,唤也。——《广韵》
式号式呼。——《诗·大雅·荡》
城上不呼。——《礼记·曲礼上》
媵侍于户外,呼则闻。——《仪礼·士昏礼》
呼河伯妇来。——《史记·滑稽列传》
一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夫起大呼。
妇亦大呼。
千百人大呼。
(5) 又如: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6) 召唤 [call]
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前者呼。——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奋呼攻打。——《广东军务记》
忠烈大呼。——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又如: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8) 称呼 [name]
呼宋将军。—— 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呼名。——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9)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10) 姓
词性变化
◎ 呼 hū
〈象〉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puff;whir]。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①][hū]
[《廣韻》荒烏切,平模,曉。]
“戲4”的被通假字。
(1)使气从口或鼻中出来,吐气。与“吸”相对。
(2)大声喊叫。
(3)呼唤。
(4)指命令;吩咐。
(5)称呼。
(6)称道;称举。
(7)犹读。指看着文字念。
(8)象声词。常用来形容迅疾。
(9)方言。犹鼾。睡着时粗重的呼吸。
(10)见“呼弄”、“呼盧”。
(11)姓。汉有呼子先,见汉刘向《列仙传》。
[②][hè]
[《集韻》許箇切,去箇,曉。]
叹词。表示愤怒的声音。
[③][xū]
通“吁1”。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唐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宋朝·荀子《劝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朝·李白《古朗月行》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宋朝·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唐朝·李白《从军行》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唐朝·杜甫《石壕吏》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朝·陆游《金错刀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朝·杜甫《饮中八仙歌》
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元朝·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