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 表扬:旌表。
详细字义
◎ 旌 jīng
〈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banner]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flag]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tally]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词性变化
◎ 旌 jīng
〈动〉
(1) 表彰 [cite;honor;commend]
旌其所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distinguish]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bring into play]。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state clearly;indicate]。如:旌信(表明诚意)
[①][jīng]
[《廣韻》子盈切,平清,精。]
亦作“旍1”。
(1)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泛称旗帜。
(3)表识;表明。
(4)识别。
(5)表彰。
(6)古代使者所持的节。参见“旌節”。
(7)发挥。参见“旌智”。
(8)通“精”。参见“旌密”。
城脚粼粼水一陂,水边杨柳映旌旗。—— 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城脚粼粼水一陂》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现代·陈毅《梅岭三章》
西岭双枫南瀑布,自言曾识许旌阳。—— 宋·白玉蟾《栖真观》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唐·钱镠《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旌旗日落黄云戍,弓剑霜寒白草原。—— 金·李汾《避乱陈仓南山回望三秦追怀淮阴侯信漫赋长句》
旌旗不动剿胡种,屈伸一臂逾长城。—— 宋·释师范《送赵龙图归西明》
社烟随采仗,谷雨落青旌。—— 明·童承叙《雨中送驾和研冈二首》
三峡回旌直雁度,两川吹角杂猿闻。—— 明·胡直《送楼兵备入蜀》
旌旆星悬三峡动,岷峨雪霁万山寒。—— 明·林熙春《送麻将军南柱之松潘元戎将军在潮曾擒斩倭将濒行又忽闻制台念将军母老为改粤西尚在需命诗中及之》
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夫。—— 宋朝·秦观《陈承事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