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shī
  • 部首:方(方字旁)
  • 总笔画:9
  • 康熙字典笔画:9
  • 86五笔:YTBN
  • 98五笔:YTBN
  • 笔顺:捺横折撇撇横折竖折
  • 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金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施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 )。施为(wéi)。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ī 
〈动〉
(1)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2) 旗飘动 [wave]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give]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5) 设置;安放 [set up]
施于中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7)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9) 散布;铺陈 [spread]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11) 加;施加 [appl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13) 判罪 [convict]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15)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6) 用;运用 [use]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词性变化
shī 
〈名〉
(1) 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报施(报恩)
(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4)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汉语字典

[①][shī]
[《廣韻》式支切,平支,書。]
2”的被通假字。
(1)旌旗摇曳貌。
(2)旄羽珥,旌旗竿头饰物。
(3)散布;铺陈。
(4)设置;安放。
(5)施行;施展。
(6)给予;施舍。
(7)谓施加。
(8)教。
(9)恩惠。
(10)显扬;表白。
(11)搽抹。
(12)用。
(13)判罪;劾捕。
(14)陈尸示众。
(15)谓小便。
(16)助词。
(17)姓。
[②][shǐ]
[《廣韻》施智切,去寘,書。]
通“1”。
(1)弃置,忘却。
(2)解除。
(3)宽缓。
[③][yí]
[《集韻》余支切,平支,以。]
(1)邪。
(2)谓太阳西斜。
(3)逶迤斜行。
(4)大尺名。
[④][yì]
[《集韻》以豉切,去寘,以。]
(1)延续;延伸。
(2)移易;改变。

说文解字
拼音:shī ;
解释:【卷七】【㫃部】旗皃。从㫃也聲。亝欒字子旗,知者旗也。式支切
古汉语字典

施古汉语字典解释

shī
〈动词〉;实行。
《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动词〉展;使用。
《促织》:“靡计不,迄无济。”
〈动词〉加;推与。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于人。”
〈动词〉搽抹。
《林黛玉进贾府》:“唇若脂。”
〈动词〉舍;给予
《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于今无会因。”
〈名词〉恩惠;好处。
《殽之战》:“未报秦而伐其师。”
〈动词〉设置;安放。
《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八尺屏障。”
shǐ
〈动词〉通“弛”。放松;解除。
《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刑屯北边。”

〈形容词〉邪;斜。
《韩非子·诡使》:“谄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动词〉斜行。
《孟子·离娄》:“蚤起,良人之所之。”

〈动词〉延伸;延续
《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尾于堂。”
生】给人以生路。
⒈慢走的样子。⒉喜悦自得的样子。
字源演变
  • 秦系簡牘
  • 施
  • 「施」 睡.為45
  • 楚系簡帛
  • 施
  • 「施」 郭.六.16
  • 說文
  • 施
  • 「施」 說文‧㫃部
  • 楷書
  • 施
  • 「施」
字形对比
  • 施
  • 内地
  • 施
  • 台湾
  • 施
  • 日本
  • 施
  • 韩国
  • 施
  • 香港
异体字
  • 施
带该字的诗句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唐朝·李白《乌栖曲》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唐朝·李贺《美人梳头歌》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唐朝·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唐朝·白居易《观游鱼》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

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 元朝·卢挚《双调·湘妃怨》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唐朝·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唐朝·罗隐《西施》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 元朝·张可久《红绣鞋·湖上》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清·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含该字的男孩名字
郭施亮 邹施凯 房施龙 费施六 李施军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