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见“杜”。
详细字义
◎ 鹃
鵑 juān
〈名〉
(形声。从鸟,肙( yuān)声。本义:鸟名,即杜鹃) 同本义 [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如:鹃血(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日夜不停,甚至口中流血。常比喻悲怨之深);鹃魂(借指冤魂);鹃啼(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极深)
[①][juān]
[《廣韻》古玄切,平先,見。]
“鹃1”的繁体字。
(1)鸟名。又名子规、杜宇。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宋朝·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明朝·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朝·李商隐《锦瑟》
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 元朝·卢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杜鹃啼血清明近,单注着离人断魂。—— 元·汤式《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
杜鹃又啼春去也,两无情水流花谢。—— 元朝·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唐朝·温庭筠《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元·贯云石《双调·蟾宫曲·竹风过雨新》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唐朝·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