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形: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
◎ 比方:比况。每况愈下。
◎ 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
◎ 姓。
◎ 古同“贶”,赐予。
详细字义
◎ 况
況 kuàng
〈名〉
(1)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2) 同本义 [cold water]
況,寒水也。——《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
(3) 情形,景况(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 [condition]
乱况斯削。——《诗·大雅·桑柔》
客有问雁山游况者,聊以塞责,不足观也。—— 韩愈《雁山杂记》
(4) 又如:况味(境况情味。有时专指境遇);闲况;状况;实况;战况;情况;盛况
(5) 兄 [elder brother]。如:况老(方言。称哥哥);况汉(方言。称哥哥)
(6) 姓
词性变化
◎ 况 kuàng
〈动〉
(1) 比拟,比喻 [compare]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王充《论衡》
(2) 又如:每下愈况
(3) 光顾;访问 [visit]
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 通“贶”。赐予 [grant;bestow]
成(盛)名况乎诸侯。——《荀子》
北面拜况。——《礼记·聘礼》
亦无况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况使臣以大礼。——《国语·鲁语下》
(5) 又如:况施
◎ 况 kuàng
〈连〉
(1)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 [besides;moreover]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况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清· 刘开《问说》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何况在乡间那些没有声名的人呢?草野,与“朝廷”相对,借指民间。闻,这里应读“ wèn”,声名,声誉)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 又如:况乃(何况;况且)
◎ 况 kuàng
〈副〉,更加 [more]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国语·晋语》
又如:况瘁(益加劳瘁、憔悴);况复(更加)
[①][kuàng]
[《廣韻》許訪切,去漾,曉。]
亦作“况1”。“兄2”的被通假字。
(1)情形;景况。
(2)比。比较。
(3)比。比拟;比方。
(4)比。引申为推及;推测。
(5)兄。
(6)水寒。
(7)疑问代词。怎么。
(8)副词。更加。
(9)副词。正,恰。表示情状。
(10)副词。恍如,仿佛。
(11)副词。乃,就。
(12)连词。何况;况且。
(13)象声词。形容钟声。
(14)通“貺”。赐予。
(15)通“貺”。惠顾;光临。
(16)通“皇”。美;大。
(17)通“荒”。远。参见“況古”。
(18)通“怳”。参见“況瘁”。
(19)姓。明代有况锺。见《明史》本传。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宋朝·曾几《苏秀道中》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元朝·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唐朝·王勃《山中(万里念将归)》
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 宋朝·刘铉《蝶恋花·送春》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朝·李贺《将进酒》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清朝·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朝·杜甫《月夜忆舍弟》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宋朝·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唐朝·李颀《送魏万之京》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唐朝·白居易《村居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