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拼音:fú
  • 部首:亻(单人旁)
  • 总笔画:6
  • 康熙字典笔画:6
  • 86五笔:WDY
  • 98五笔:WDY
  • 笔顺:撇竖横撇捺捺
  • 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水
起名数据参考
名字中含该字的性别分布
含伏字的姓氏比例
基本解释

◎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 低下去:此起彼伏。
◎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 隐藏:伏兵。埋伏。
◎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fú 
〈动〉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ambush]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surrender;yield;knuckle under;admit]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佩服,信服 [have respect for sb.;completely accept;be convinced]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go down]。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subdue]。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从事 [be take up with]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保持 [remain;hol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词性变化
fú 
〈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dog days;hot season]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volt]
(4) 居处 [dwelling]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汉语字典

[①][fú]
[《廣韻》房六切,入屋,秦。]
(1)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
(2)泛指躺、卧。
(3)匍匐在地;身子前倾靠在物体上。
(4)居;栖身。
(5)隐藏;埋伏。
(6)伏兵。
(7)退隐,隐居。
(8)保持;怀。
(9)降低;低落。
(10)置于壤之上的祭祀牲体。古代祭(祭行道之神)时,王者之车从其上轹而行之。
(11)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之。
(12)通“”。佩服;服气。
(13)通“”。谓使人佩服。
(14)通“”。降服;屈服;服从。
(15)通“”。制伏。
(16)通“”。习惯;适应。
(17)通“”。承受;承当。
(18)通“”。归,隶属。
(19)通“”。返回。参见“伏魄”。
(20)车前横木。
(21)时令名。指伏日。有初伏、中伏、末伏三伏。
(22)古代亦指伏日中祭祀的一天。参见“伏臘”。
(23)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详“伏特”。
(24)姓。汉有伏生,名胜。见《史记·儒林列传》及裴骃集解。
[②][fù][fú]
[《廣韻》扶富切,去宥,奉。]
(1)指禽鸟孵卵。
(2)量词。用作时间单位。

说文解字
拼音:fú ;
解释:【卷八】【人部】司也。从人从犬。房六切〖注〗臣鉉等曰:司,今人作伺。
古汉语字典

伏古汉语字典解释


〈动词〉趴。
《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斧质请罪。”
〈动词〉
陈情表》:“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动词〉
《孙膑减灶》:“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
〈名词〉兵。
《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焉。”
〈动词〉隐蔽隐藏
《老子》:“福兮祸所。”
〈动词〉降低;低落。韩愈
《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波不兴。”
〈动词〉保持;怀。
《离骚》:“清白以死直兮。”
〈动词〉居处;居住。
左传·定公四年》:“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
〈动词〉佩服敬佩。通“服”。
《史记·垓下之战》:“骑皆曰:‘如大王言’。”【又】动使动。使……佩服。
《唐翁猎虎》:“
《庄子》曰:‘习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动词〉。“降龙虎。”
〈动词〉受到(应得的惩罚)。
《三国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诛。”
〈名词〉天。
《汉书·东方朔传》:“日,诏赐从官肉。”
思量。下对上的敬词。
《孔雀东南飞》:“启阿母。”
字源演变
  • 金文
  • 伏
  • 「伏」 史伏作父乙尊|西周早期|集成5897
  • 說文
  • 伏
  • 「伏」 說文‧人部
  • 楷書
  • 伏
  • 「伏」
  • 秦系簡牘
  • 伏
  • 「伏」 睡.日乙147
字形对比
  • 伏
  • 内地
  • 伏
  • 台湾
  • 伏
  • 日本
  • 伏
  • 韩国
  • 伏
  • 香港
带该字的诗句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清朝·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清朝·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唐朝·李益《塞下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晋·曹操《龟虽寿》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宋朝·朱淑真《冬至(朱淑真)》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唐朝·柳宗元《读书》

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唐朝·李白《赠崔咨议》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唐朝·齐己《新秋》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宋朝·苏辙《立冬闻雷》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唐朝·李白《游泰山六首》

与该字组合最多的字
含该字的男孩名字
邓乃伏 姜伏 石伏生 王伏虎 蒋伏生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与该字同音的字
与该字同部首的字
与该字同笔画的字
与该字同五行的字
up